“2021国际能源变革对话”之低碳城市建设分论坛成功举行

城市是二氧化碳减排当仁不让的先行军、主阵地。在中国,能源碳排放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80%,而能源消费总量的85%就集中在城市。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城市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承担哪些重任?能源变革又将如何驱动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

6月27-29日,在苏州举行的“2021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期间,苏州市人民政府、国家电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中国能源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承办的低碳城市建设分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代表,与能源行业权威组织、重量级能源企业的专家共话低碳城市大发展。100余名嘉宾代表现场参会、超过110万人次线上参会。

下面是德国能源署国际城市合作业务主任叶昂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分享。

园区是气候中和在城市落地的最佳平台

德国最新提出要在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比原计划提前5年。近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65%。

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就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设计方面。近期德国能源署与70多家机构、企业共同合作,探讨编写了德国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路径,提出了实现气候中和的四大支柱战略,包括提高能效、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使用、使用零碳动力燃料,以及通过自然或技术的手段进行负排放。

从目标到行动,需要国家层面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地区和城市层面,因地制宜转化为具体措施,明确定位、指标体系以及对标标准,充分挖掘减碳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园区是将顶层目标转化为具体措施的载体,是最佳维度的系统性平台。园区的建设运营管理相对集中,可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禀赋,促成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提升系统效率。

2019年7月,德国经济能源部公布了20个示范区名单,以推动电气化和氢能的可行性应用实践与配套政策研究,每年提供10亿欧元奖金支持,目前有8个示范园区启动了相关工作。

为推动电气化和氢能两大技术路径研究,德国在2021年推出了北部德国实验室计划,时间周期为5年,选取了5个实验点致力于推进氢能在炼油工业、混合天然气以及燃料电池交通方面的规模应用,以及利用余热进行区域供暖。预计通过此举,年减排量可达56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我们也推进了中德生态城市合作,希望能帮助示范城市因地制宜规划建立以碳中和为主导的路线图规划,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能源和气候保护管理机制,为优化政策框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德国能源署希望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城市和园区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